新聞資訊
中國工業報記者 孟凡君
隨著全球產業格局的深度調整和消費者的可持續意識覺醒,紡織行業迎來了可持續發展的深刻變革,材料創新正在扮演著推動行業可持續轉型,實現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角色。日前,在2025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春季聯展上,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主辦、中國紡織信息中心承辦的MaterialX-可持續未來材料研討會,以“技術革新+標準引領”雙輪驅動,深度整合行業智力資源與創新動能,構建技術攻關、數據賦能及社會引導的協同生態,為全球紡織工業的綠色革新注入系統性智慧支撐和可持續創新力量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閻巖強調,材料創新應系統性構建“生態智慧型”材料創新體系,利用全生命周期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型,實現材料的資源閉環管理與碳足跡精準溯源;依靠數字化與人工智能技術,打造柔性材料智造系統,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,降低單位能耗強度。
當前,全球紡織行業處于可持續發展的深刻變革期,在環境壓力、資源約束、消費需求升級和國際規則重塑的共同作用下,全球紡織行業向綠色低碳轉型已勢不可擋。閻巖認為,材料創新是紡織行業綠色轉型的關鍵,創新材料的研發與應用,既能緩解資源緊張、減輕環境壓力,實現可持續發展;又能帶動技術升級、商業模式革新,加速行業綠色進程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胡柯華以《時尚的科學幻想:可持續未來材料預覽版說明》”為題,介紹未來可持續時尚的發展方向,提出未來時尚將由可持續材料定義。
“從人類中心主義消耗自然的舊模式轉向人類與萬物共生共存,賦能自然的新模式,建立自然重塑后的可持續循環體系。”胡柯華向記者表示,未來材料發展的三大趨勢:一是創造增量,向新而生:細菌、酵母、藻類和菌類等生物體是未來材料探索的重點領域,依靠生物技術,探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。二是重置存量,生生不息:強調存量資源反復利用,打通循環堵點,提升循環次數。三是數字共生,連接未來:數智技術擴大材料的適配領域,提高材料利用率。北京服裝學院材料設計與工程學院教授關曉宇表示,纖維材料的未來需要多領域融合實現高性能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的協同效應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Copyright ?2021 版權所有:江蘇華躍紡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揚州 蘇ICP備2021047440號-1